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3月5日星期五

大馬政黨政治的變化

转载自《东方日报。东方名家》。
作者:謝詩堅。日期:2010年3月4日


《東方日報》於2月28日刊登了記者覃心靖的報導,公佈了目前仍存在的33個政黨名單,也公佈了近20年來已解散的22個政黨的名單,讓我們從中瞭解馬來西亞的政黨政治的變化。但我們有必要加以分析和評述,才能理出一個頭緒來。因為從圖表中我們看不到政黨蛻變帶來的影響。

就以國陣來說,它目前仍是最大的組合,一共有13個成員黨。雖然在2008年大選後,沙巴進步黨退出國陣,但沒有影響國陣在中央及沙巴的執政地位。

1974年聯盟正式擴大成國民陣線(國陣)時,最初的階段是9個成員黨,後來就逐漸發展成14個成員黨,主要是指東馬方面的政黨起了顯著的變化。

至於西馬方面,國陣的成員黨的變化除了1977年回教黨被排出國陣(從此它不再回到國陣)外,其他成員黨保持不變,但要數人民進步黨的時運最不濟。它在1974年的大選失利後,雖勉強維持在霹靂州的聯合政府,但地位已逐漸被馬華、民政與國大黨所取代。直到今天,人民進步黨雖仍保有一委任副部長,當年議席已被友黨瓜分,加上黨內訌不斷,在國陣內的身份已是今非昔比。

一項值得注意的是國陣在沙巴及砂拉越各有4個成員黨,前者已是由巫統在沙巴主政和掌握局面(所謂首席部長輪任制,雖從1994年開始,但在2004年結束。目前首長不再由各黨輪任),後者則一路來由土著保守黨掌權。土保黨直到今天仍未讓巫統東渡,但它在重要課題上與中央相一致,也就被容忍繼續主導大局。

從這樣來看,沙巴和砂拉越兩個州的其他成員黨都是扮演輔助性的角色。過去沙巴(70年代到90年代)曾有過政黨輪替執政,如人民黨取代沙統,或團結黨取代人民黨,但這樣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近了。

因此在308政治海嘯後,國陣的主力除了巫統外,剩下就是東馬兩州。這就造成東馬政黨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西馬的其他成員黨如馬華、民政及國大黨已不再意氣風發了。

國陣蛻變打擊成員黨

在這種情形下,巫統提出國陣的改章和改組是預料中事。目前有兩個方案被提出來,一個是擴大國陣組織,將反對黨收編(一如「513」事件後的大洗牌);另一個是允許國陣直接招收個人黨員(或附屬黨員),或開放門戶給其他政黨和非政府組織。不論哪一個方案,都將對馬華帶來巨大的衝擊,連帶也影響民政和國大黨在國陣的地位。

這就是說,在新形勢下,國陣肯定會有變化,不能囿於現有的格局中;尤其是在下一屆大選前,必會打出「新國陣」的牌子。因為在2008年的大選中,輸的不是巫統而是它的合作夥伴,如馬華、民政及國大黨。這意味著這三個政黨要好自為之和努力振作,否則它們的政治命運不容樂觀。

如果說執政集團方面,數十年來的變化不是很大,那麼反對黨的變化也就相對大了。基本上我們可以分成幾個階段來演繹反對黨的「跌巖起伏」。

第一階段(1957—1969)是左翼的政黨組成社陣,與右翼的聯盟決一長短。間中也團結了保守但也曾不反共的回教黨並展開合作。後來以左翼退出大選作為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二階段(1969-1989)的整整20年中,反對黨的性質有所改變。延續了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在1964年大選的鬥爭,民主行動黨在1969年大選中脫穎而出,雖然此時新加坡已是獨立國,但馬來西亞的行動黨仍然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為口號。

在這個過程中,有民政黨的分裂,導致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爭一口氣。可惜時機不對。陳志勤的正義黨在1974年的大選一敗塗地,最後在1978年大選後草草收檔。

另外一個政黨是由行動黨分裂出來的社會民主黨,它的發起人是原檳州行動黨主席葉錦源(1978年與林吉祥鬧翻),及後來加入了范俊登。該黨先後在1978及1982年角逐大選,結果全軍覆沒,較後無疾而終。

這個時期的反對黨,只有民主行動黨一枝獨秀,其他反對黨都靠邊站。林吉祥也因之成了反對黨的代名詞。

第三階段(1990-1998):1989年以東姑拉沙裡為首的一派從巫統脫離出來,另起爐灶成立46精神黨。他是因為在1987年在巫統黨選敗中給馬哈迪後被逼離黨出走。初時聲勢十分浩大,並結合了行動黨與回教黨分別組成聯合陣線,在大選中單挑國陣。

1990年的大選,行動黨在檳州奪得14席,只差3席即起而執政。

回教黨在46精神黨的支持下也揚眉吐氣,重奪吉蘭丹執政權。這意味著46精神黨的出現,給回教黨和行動黨帶來新的生命力。

反對黨聯手引發海嘯
第四階段(1999-2010):1999年的大選,反對黨陣營又有巨變,領導人是被馬哈迪革職的副首相安華。他比東姑拉沙裡更前一步促成行動黨與回教黨及公正黨三方直接聯手,組成「替陣」(替代陣線),那時人民黨也在其中。

選舉結果是回教黨大勝,崛起成第一反對黨,更奪得登嘉樓州政權;行動黨黯然失色,其兩位巨人林吉祥及卡巴星雙雙倒下。

國民公正黨勉強立足政壇,此時安華已失去自由。

因為回教黨的宗教化政治,也導致行動黨在2001年退出替陣。

2004年的大選,反對黨在一盤散沙下,無所收穫。

2008年,安華出獄後再一次促成反對黨分別聯手,才有了308的政治海嘯。

如今這三個黨已組成民聯,其他的反對黨也只能靠邊站,即使仍有19個反對黨存在,基本上還是以這三黨為主。它們正面對國陣洗牌的挑戰,也面對國陣的衝擊。

孰劣孰優在下一屆大選中將見真章。因此馬來西亞雖是多黨制,但算來算去,真正能發揮作用的,連同國陣在內,也不足20個政黨。這就是當下的馬來西亞的政治現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