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第三勢力與新左派初探(上)

转载自:《东方日报》
作者    :謝詩堅
日期    :2010年6月10日

當馬新左翼政治運動在七、八十年代退出政治舞台後,新崛起的政治勢力是否是第三勢力?這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左翼公開統一陣線在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基本上逐漸減少政治衝突事件,乃至於在80年代初期自我流放;而馬共在1989年與馬、泰政府簽署合艾和平協議後,也解除武裝鬥爭,結束長達41年的游擊戰爭。從那一刻起,馬新傳統的左翼運動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任務。馬共成員「解甲歸田」或落戶泰南)。

這就是說,在90年代之後,由誰取代了馬新左翼統戰所扮演的角色?而在千禧年後又有否出現新左派?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回顧第三勢力的源頭,和所謂新左派究竟是怎樣標籤和定位的。

首先,在60年代初期,當新加坡的左翼陣線脫離人民行動黨另立社會主義陣線(1961年)時,它已經抽離人民行動黨的左翼因子,並把人民行動黨歸為右翼集團(當時左翼圈子流行的「拉赫曼李光耀反動集團」說法就是這樣來的)。

由於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是執政黨,而代表右翼的新加坡聯盟又起不了作用,因此在那之後,新加坡政治也就是以「反馬來西亞」或「支持馬來西亞」作為分水嶺,還沒明顯以左右派來定位。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時,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又已在較早舉行的大選取得執政權,使到新加坡社陣的反大馬運動受到挫折,但兩者在新加坡的鬥爭越趨激烈,而不是矛盾緩和。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在1964年時,在馬來半島(或稱西馬)揚出第三勢力的旗幟,出其不意地參加馬來西亞成立後的首次大選。在那個時候,以馬來亞社陣為首的勢力仍是波瀾壯闊的,它是三個政黨的結合體(勞工黨、人民黨及由前農長阿都阿茲領導的國民議會黨於1963年加入)。

同樣的,它打著反馬來西亞的旗號,與促成馬來西亞落實的聯盟對著幹。回教黨沒有加入這個左翼統戰,但它默認這樣的運動,因為在1963年時,回教黨也是反對馬來西亞成立的(執政吉蘭丹州的該黨起訴大馬政府,反對將吉蘭丹納入其中,結果敗訴)。

行動黨參選社陣慘敗

原本是左右派陣線明顯的對壘,由於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插足選舉(雖只象徵性地派出11名國會候選人,但產生的衝擊也在日後改變馬來西亞的政治版圖),頓然使到局面為之一變。在非馬來人社會中;尤其是華人社會中掀起思想震盪,既要取代馬華又要壓下社陣的李光耀憑其個人優勢(任新加坡(州)總理),在馬來半島的群眾大會捲起千層浪,所到之處,萬頭攢動,雖然大選成績行動黨出師不利,只勝一國席(吉隆坡孟沙),但也影響到社陣慘遭失敗。
現在看來,不是第三勢力發生巨大作用,而是印尼的對抗馬來西亞,造成選民(特別是華裔選民)寧可一面倒向支持聯盟,也不要冒險支持一個「親印尼政府」的社陣。就這樣,聯盟取得輝煌的成績,馬華的陳修信也沾沾自喜地將之解讀為華人票的大回流(雖然在那一年的選舉,以第三勢力再出發的林蒼祐率其民主聯合黨(UDP)在檳城贏得一國四州席,但不算是第三勢力崛起,而是憑其個人魅力所致)。

雖然如此,李光耀這一「非共社會主義」理念卻在馬來西亞成了第三勢力,但嚴格來說,人民行動黨當時所標榜的尚不是新左派,它在「正統」的左派(馬克思主義者)眼中,是修正派或是西方式的「假」左派(我們將在較後觸及什麼是「新左派」)。

例如李光耀在1965年在馬來西亞推動成立的「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團總)就是拉攏非聯盟的「非共社會主義者」在一起形成第三勢力。詎料不久後因新加坡的退出馬來西亞,第三勢力無法凝成一股的政治力量。

社陣淡出議會舞台

就在新加坡退出馬來亞亞後,馬來西亞的政局又有奇峰突起的變化,一邊是左翼的社陣轉向街頭鬥爭,左翼內部開始分裂,而以勞工黨杯葛1969年大選退出憲制鬥爭作為標記。另一邊是代表第三勢力的反對黨,主要是以取代人民行動黨的民主行動黨,和收編民主聯合黨及整合左翼溫和份子的民政黨作為代表性的政黨。

但它們都無法打擊聯盟的鞏固,再加上左翼統戰已自動放棄議會鬥爭,也就讓新崛起的政黨一展身手。說他們是第三勢力也可以,或說它們取代社陣留下的真空也行,但把他們歸納為「新左派」,那就說不過去了。

果然在1969年的大選後,躍居成為檳州執政黨的民政黨雖穿著「溫和社會主義」的大衣,但在內訌底下,林蒼祐又本質回歸,投入聯盟的懷抱及後來成為國陣的成員;甚至連一向以來就與聯盟唱對台戲的人民進步黨也加入國陣,在霹靂州組成聯合政府。人民進步黨說不上是「社會主義」的政黨,但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代表著霹靂州印裔和華裔的力量,是一股第三勢力)。

這樣一來,反對黨陣營中只剩下民主行動黨在苦撐局面,雖然它興起於1969年的大選,但接著下來發生的「513」種族衝突事件,也使到行動黨折兵損將(或退黨或被扣留)。它的民主社會主義立場也因在一個時期支持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並為其內安法令辯護,而在70年代中期發生黨內的分裂。

范俊登就是反對林吉祥的「親新加坡的立場」而退出行動黨的其中一人,轉而加入在80年代初期由葉錦源在1978年退出行動黨另組的社會主義民主黨。(范俊登在2004年在重回行動黨懷抱,且在霹靂參州選失敗後退隱政壇是後話,按不下表。)

但社會主義民主黨在大選中一無所獲,也就讓這個政黨無疾而終。如果可以演繹的話,副秘書長范俊登確實具有新左派的思維(源自西方馬克思主義,不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可惜在那個年代成不了氣候,因為馬共仍然是一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隊伍,新左派仍沒有市場。

(本文部分內容系作者今年5月1日應霹靂老友聯誼會之邀請所作的政治專題演講摘要,前後共兩句鐘。總題目是:《馬新左翼運動的過去和未來—新左派及第三勢力初探》。全文共分三個部分,這是最後部分上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