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第三勢力與新左派初探(中)

(續昨)(《东方日报》2010年6月11日)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陳志勤於1972年離開民政後創組社會正義黨,他認為民政已變質淪為右翼政黨,與國陣大合唱,也就將溫和社會主義的大衣穿在身上。無奈時不予他,在1974年大選時只他一人中選國會議員,王裕好中選州議員,到了 1978年又讓其政治徒弟陳勝堯接位但敗走麥城。社正黨至此已到了盡頭,這股既非新左派也不是第三勢力的政黨,無法在馬來西亞政治史上留下痕跡是預料中事。

情勢的轉變發生在1990年的大選,那時脫離巫統的東姑拉沙裡聲勢浩大地成立46精神黨,儼然以巫統的替代者立足在政治舞台。它分別結合了回教黨和行動黨組成的反對黨陣線,目的是在贏取執政權,不具強烈的思想意識,只能視為政治利益的「聯婚」。

雖然在那一年,華社的一些輿論通過行動黨(以林晃升為主)喊出了兩線制,但得不到馬來社會的響應,也只有行動黨在1990年唱豐收。無形中,種族在政治上的差異被反映出來。

必須注意的是,在1989年是馬共下山的一年,它與馬、泰政府簽署的合艾和平協議,意味著正規的左翼統戰結束了政治鬥爭,也讓位於反對黨陣線自我標榜其政治立場。它取代了左翼統戰的政治角色,但此與「新左派」扯不上關係,也不能視為第三勢力。46精神黨的失敗也就是因為它沒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只是巫統的翻版。

也只有來到1998年,政局才又有一番新景象,也給新政治思潮留有遐想的空間。這一年身為副首相的安華與首相馬哈迪交惡下台,更被開除出巫統。這一下子,安華憑其個人聲望捲起政治千層浪,讓大馬人民看傻了眼。

他的這股勢力源自於他70年代組織ABIM(回教青年運動),而擁有數以千萬計的支持者與「信徒」的政治力量。他用回教的復興帶動新政治潮流,當他在80年代初期被馬哈迪收編時,這股力量歸順統治集團;當他在90年代後期與馬哈迪翻臉後,這股力量又成為反政府的洶湧波濤。「烈火莫熄」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燃燒起來的。

不久之後,安華成立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國民公正黨」。相較於回教黨而言,安華是從中出現的「第三勢力」,既取代已解散的46精神黨(後期改成46精神馬來人黨,1996年解散回巢巫統),也不同於側重宗教的回教黨。

如果從安華一貫的思想作研究的話,他先是一名回教改革者,後是一名社會改革者,到後來則成為一名政治改革者。這其中的漫長變化反映出安華從未放棄其改革議程,只是他原相信也接受只有巫統才有權力做出改變;當巫統不需要他的時候,他便反過來用另一個思維與右翼路線的巫統頑抗。

這種思維屬於新第三勢力,也十分巧妙地夾帶著某種形式的「新左派」的傾向,以顯示他不重蹈46精神黨的覆轍。例如他在2003年促成左翼的人民黨與公正黨合併,並易名為「人民公正黨」,就是準備讓這個政黨帶有新左派的色彩。雖然人民黨的解散並不澈底,後來又復甦了,但氣勢大不如前。

又例如它在2008年的大選,也讓出三個席位於新成立的「社會主義黨」候選人,且有兩人分別中選國州席,即霹靂和豐國會議員古瑪醫生及雪州哥打白沙羅區州議員的黨主席納西爾(這個政黨雖在1998年成立,但延至2009年才獲准註冊)。

他們兩人是在公正黨旗下取得勝利的,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安華也具有新左派的思想,可以容納左派中人加入陣營。抑有進者,在公正黨領導層的洗牌中,安華讓人民黨前主席賽胡申阿里博士擔任署理主席,意味著這個政黨是中間偏左的。

(本文系作者5月1日應霹靂老友聯誼會之邀所作的演講摘要。總題目是:《馬新左翼運動的過去和未來—新左派及第三勢力初探》。文分三個部分,這是最后部分中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