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星洲特稿:走在刀刃上的傳統平面媒體

转载自《星洲日报》
日期:2010年5月5日

“當你(政府)還在向平面媒體加諸各種嚴格法令的同時,卻讓新興媒體自由遊走,這是雙重標準。”
馬來西亞新聞從業員職工會(NUJ)主席諾麗拉,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發表了上述談話。沒錯,這正是大馬傳統媒體目前所面對的一大困境。

傳統媒體最大的困擾,就是在受到各種限制的同時,還要面對享有更多自由的新興媒體的競爭。

要求檢討過時法令

諾麗拉表示,此工會正嘗試尋求與內政部長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會面,傳達傳統媒體長久以來面對的困境,包括要求重新檢討已過時的1984年印刷及出版法令。

對媒體事業而言,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及新聞自由,就像陽光、水和氧氣,是生存不可缺乏的重要元素;有了這3個元素,媒體才能建立公信力,獲得民眾的信賴與支持,從而發揮“第4權”的角色。

其中,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可以通過新聞從業員的自律與專業精神去維持,但新聞自由卻必須仰賴外在的供給,才能讓媒體自由自在的大口呼吸,確保媒體生命的永續經營。

敏感課題成新聞自由枷鎖

在大馬社會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的結構底下,藏著許多不能輕易觸碰的地帶,這些敏感的課題形成新聞自由的枷鎖,擠壓掉許多氧氣,讓傳統媒體只能小心翼翼地喘息。

尤其是必須每年更新出版准證的傳統平面媒體,在印刷與出版法令這個“緊箍咒”下,新聞從業員每天的工作宛如走在刀刃上;加上內安法令、官方機密法令及煽動法令等,使得新聞自由與維護和諧變成對立的關係,媒體若崇尚新聞自由,隨時都可能成為破壞和諧的罪人。

新聞處理保守隱晦

在這種情況下,以不同語文為媒介語的報章,要注意的事項就更多;尤其是在官方心目中屬於非主流媒體的中文報章,要在維護讀者知情權及維持種族與社會和諧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

中文報章的讀者以華裔為主,報章既然有為民喉舌的責任,那中文報章關心的課題就離不開華社問題,如果在這些新聞處理上拿捏不到位,往往容易被解讀為鼓吹種族情緒。

報章也礙於每年都必須更新出版准證,在新聞的處理手法上會比不受管制的網絡媒體更保守及隱晦,因此常被讀者認為是親政府及為政要粉飾太平的工具,卻不知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生存之道。

但是,限制新聞自由的結果可能會使報章的內容流於膚淺或迴避正題令讀者反感。

新聞自由是維護公眾知情權的關鍵,而知情權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與結果;新聞自由也是保障報社生存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在公在私,爭取與捍衛新聞自由是所有人不能鬆懈的鬥爭。

公信力應交市場斷定

一些領袖愛以“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作為管制新聞自由的理由,這套理論在已是民主自由的先進國或許適用,但對於努力要在國家民主進程中取得大躍進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大馬需要的是比現在更寬闊的媒體空間,正如新興媒體和網絡媒體所享受到的自由。

本來媒體事業與其他企業一樣,應該由市場去監管媒體素質;在人們知識水平日益提昇及資訊爆炸、媒體百花齊放的時代,新聞事件的真相已經不容單一媒體隻手遮天。

因此,媒體的公信力應該交由市場去斷定,如果媒體失職、偏頗或犯錯,也應該由市場機制去懲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