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兩線制:手段還是目標?


转载自《东方日报》
作者:潘永強
日期:2010年5月24日

2008年大選,反對黨在全馬合計取得82席,一時之間,國人對期待已久的兩線制信心倍增。詩巫補選,民聯在不公平的競選規則下,力挫人聯黨之後,人們也對砂州的兩線制前景燃起希望。

在新政局衝擊下,坊間很多人對兩線制充滿憧憬,也賦予兩線制諸多想像,甚至將許多不同的政治變遷概念,例如民主化、政治轉型、政黨輪替,都放進兩線制這個大皮箱里;認為有了兩線制,所有改革大業都水到渠成。
曾幾何時,兩線製成為大馬政治一大迷思:兩線制等同於民主,民主等同於兩線制,有了兩線制就可以到達桃花源。

在這里,兩線制有時是手段,通過兩線制的方式,實現政黨輪替。有時,兩線制卻成了目標,民主化就是為了創建兩線制。

可是,我們在拉丁美洲、南歐、東歐和東亞地區的政治轉型過程中,很少聽說反對黨或民主人士,會把兩黨制(兩線制的原型)當作追求目標。通常,人們是動員一切力量推翻威權暴政、建立民主體制,甚至清算舊政權,而不會把民主運動的終極理想局限於某種「政黨體系」(party system)而已。

原因在於,無論兩線制,抑或兩黨制,都只是政黨體系的概念。

所謂政黨體系,就是用來理解黨與黨之間關係如何的概念。政黨體系的分類,除了兩黨制,還包括一黨制、一黨霸權制(hegemonic party system)、一黨優勢制(predominant party system)、多黨制等等。

真正的民主運動最關心的,是在撼倒威權政治後,如何建立合理的民主體制,這里包括憲政改革、重新安排制度規範、軍隊國家化、黨政分家、轉型正義等等。至於民主化之後,會出現怎樣的政黨體系,兩黨或是多黨,胥視其時的政治生態和選舉制度,既非首要也不是最終的目標。

韓國、台灣民主化迄今二十餘年,政黨體系仍在逐步變遷中,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更要緊是處理民主化引伸出來的其它議題。

為什麼馬來西亞一些響往民主的朋友,會把兩線制的份量看得如此重大?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對兩線制的「概念史」做一趟細緻考察。這個任務巨大,非本文所能完成,此處只是略做淺析。

我國兩線制的最早倡議者,不是林吉祥,不是安華,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全國華團民權委員會。最初華團人士在1982年加盟民政黨,失敗之後在1986年改弦易轍,要與回教黨和行動黨對話,才興起兩線制概念。

當時的民權運動領袖林晃升先生,在1986年曾經說過,在巫統一黨獨大的情況下,我國出現了兩個政治神話,一是以巫統為主的馬來人政權是不容挑戰的,二是不論大家喜歡與否,國陣是唯一有能力在我國執政的政治力量。

他認為,如要打破政治神話,就要促成兩線制。只有當政治上形成兩個足以互相取代的陣線時,當權的一方才會表現得比現在更加民主,更加開明,人民的意願才會更加受到尊重。

以上談話,是對兩線制最原始的詮釋。無論就詞義還是思考動機而言,當時都是把兩線制視為抗衡巫統霸權的手段,以及挑戰國陣的策略進路。其邏輯是,只有所有反巫統、非巫統的政黨結合起來,才能結束巫統獨大,因此兩線制被視為有效的策略選擇,也是左派語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現代翻版。

1980年代提出兩線制構思時,並沒有實現條件。哪里知道,由於政經利益的深刻矛盾,巫統精英連二接三分裂,以至「政治上形成兩個足以互相取代的陣線」這個理想,竟然逐步實現。

馬來西亞所有反對黨都是「議會迷」,都迷信可以在威權政治設計下有偏差的選舉制度里,完成政黨輪替,結果這些反對黨只有興趣於選舉,而忽視與民間社會力和社運力量建立更廣泛的反對同盟。

但就選舉這層工具意義而言,兩線制無疑是現階段抗衡巫統的一個有效策略∕手段,可是若把民主化的最終目標,僅局限於兩線制的實現,那就極為狹窄、短視和不足取。

如同上文所言,民主化以後,國家首要的問題是處理憲政改革、重訂民主規範、黨政分家、治理效能、轉型正義等問題。而且,民主的風潮會把社會力釋放出來,屆時必定湧現眾多新興政治力量,現有的政黨體系將面臨解組(dealignment)和重組(realignment)的複雜過程,根本不是單薄的兩線制框架所能消化和負荷。

也就是說,倘若巫統垮臺,國陣可能解體,同時新興政黨必然大量出現,舊有政黨則可能消逝,那時將是一個政黨版圖洗牌的混亂局面,是不是兩線制,完全無法掌握。此所以,我們很少聽說各國民主人士,會把某種「政黨體系」當成民主奮鬥的目標,因為它簡化了人們想像,也因應不了民主化之後的巨大變遷。

再說,我們現在熱衷的兩線制,並不是純粹意義上英美兩黨制的修正,而是多黨制的變種。在多黨制國家,由於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單獨執政,才要形成兩大政黨聯盟,彼此競爭。

在這個意義上,國人推崇的兩線制,雖然與英美的兩黨制有概念上的相關,但不是同一回事,這里的兩線制,其實是在多黨制意義下形成的兩大陣營的競爭。他們的結盟關係也未必穩固,而是進進出出,成為常態。

還有,即使純粹的兩黨制,也逐漸不是西方政治主流。經過2010英國大選,在民主的老祖家,英國人也拒絕了僵化的兩黨制,目前英國已是兩個半政黨制。

簡括而言,當前馬來西亞民主化可期,終結巫統霸權,也很有可能實現,但兩線制能否落實,或應不應成為民主追求的目標,就充滿變數。當前在野力量應採取兩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讓巫統至少下台一次,其次則是促成關鍵的憲政改革。往後會出現怎樣的政黨制度,反而並不重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