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人民已被国阵骗了足足五十年,够了!
觉醒吧,大马国民!



Pages 页数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東方文薈:新經濟困惑


转载自《东方日报》
作者:林德宜博士
日期:2010年5月

最近,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NEAC)針對新經濟模式的報告,在一片叫好中公佈了。理事會僅是個諮詢小組,執行的權力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

我完全認同理事會的見解,即經濟改革已刻不容緩了。這與政府經濟文件多年來的過度樂觀有所不同。新經濟模式報告的前言表示:「改革的時刻到了,不全面改革不行了」。這點沒人反對。

其實,針對不少重大挑戰,看來現在才尋求解決方案太遲了。改革的必要,早已在20年前顯現。

舉例而言,有關發展高品質勞力,減少依賴外勞的策略改革倡議二(頁37)表示,「政策將專注於打造富有天份的勞動力,以迎合高價值知識經濟的需求,而壓縮薪資的勞力市場扭曲措施,如過分及廣泛的運用外勞,將被消除。」

雖然過度依賴外勞早已被確認為經濟的緊箍咒,但國內包括非法入境者的外勞數量30年來卻持續增加。要如何改變這點是知易行難的。
另一個弱點,就是不少所謂的新策略,其實一點都不新。翻翻多年來的經濟文件,就曉得這些新政策方針,是從往年的大馬計劃中回收過來的。

作為理事會建議的主幹,那八項策略改革倡議(SRI)根本就是新瓶裝舊酒。若參考第九大馬計劃的五大支柱(摘要參看新經濟模式報告24-43頁),它們似乎與八項策略改革倡議沒有差異。翻看第八大馬計劃,相同的建議也出現在稍微不同的標籤下。

新經濟模式最大的錯誤,是假設未來十年,我國國民生產毛額(GDP)每年都會享有至少6%的增長。

要達致這點,我國出口緊密依賴的環球經濟每年都必須成長。最近的金融風暴顯示,直線增長是不可能的。若發生經濟萎縮,2020年要達致人均年收入1萬5,000美元所需的GDP,就變得遙不可及了。

報告看來預測石油、天然氣收益將持續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的支柱。這些收益是否能在未來十年維持不變?政府文件對這點三緘其口,新經濟模式報告中相關資料也從缺。

目前,油氣收益佔政府整體收入四成以上。石油生產量逐漸減少,但能源需求卻日益高攀,我們還有多少石油來推動目前及未來的經濟?報告書對縮減的石油產量只提到一句話,未來公佈的新經濟模式第二部分,是否會有更多詳情?

雖然其中一項策略改革倡議提到公共體系改革,以打造「精簡,願意聽取民意,專注於達致目標的政府」,但缺乏分析如何實現這點,實在是讓人驚訝。

我國2,600萬的國民竟然需要120萬公務員的服務,這顯示每位公務員僅服務大約20人。這是無法維持,也無法負擔的。在日本,每位公務員服務155位國民。若大馬要採用日本的公務員比例,我們要減少100萬名公務員!在政治上這肯定是行不通的。

希臘危機成因重現大馬

希臘債務危機的成因, 主要是貪腐,公共債務的管理失策,以及成為政治恩庇溫床的臃腫公務員體系。而這些引發希臘危機的因素,在我國都一一浮現了。

我們必須看看新經濟模式第二部分的報告,是否有提出如何縮減公務員體系的具體措施,才能判斷這是否是一項現實及可行的經濟策略。

其實,消除津貼與提升底層40%家庭的生活品質,縮減收入差距的兩個目標是存在基本衝突的。

報告表示:「大馬生活必需品及服務的價格無法反映市價……政府為津貼物資的龐大支出是無法持續的。」(頁61)。我們可以預期基本物資及服務的價格將調整。但這對貧窮或中低收入階層帶來何種影響?

文件提到一個在轉型期間減輕人民附帶的「轉型基金」,以及在取消津貼前為底層40%家庭提供更寬廣的社會安全網。即使這些措施能在不受扭曲或攔截下落實,必需品及服務的市場價格依然會擴大收入差距。

而且,既然定下了將聯邦政府財政赤字(2009年高達GDP的7.4%)於未來十年內消除的目標,那我們哪有資源擴充更大的社會安全網?這真是矛盾。

新經濟模式遲了20年才頒布,如今的我國,早已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沼。

政策倡議中心(english.cpiasia.net)11/05/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